149  

 

「下流志向:為什麼孩子不上學、不工作」本書重點摘錄:

 

學力低下、校園失序、高等教育空洞化、雅各‧拉岡、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階層化日本、教育危機、希望格差社會、絕望感

學習帶來什麼好處?

有義務讓受保護的子女接受正常教育。

自行決定結果的風險→風險社會逼迫的弱者→逼死弱者的殘酷手段

Q:透過逃避上學的方式達成某種成就感及自我滿足,讓許多人感到錯愕,為何這種現象會在90年代以後的日本形成呢?

A:教育的「權利」與「義務」兩者的意義產生錯置的理由,在於經濟的合理性原則已經滲透到社會每個角落,在孩子成熟的最初階段,即以「消費主體」的角色參與社會。這代表的不只是豐富的生活,亢進的物質慾望,同時代表著在更早之前,孩子即自我封鎖,抗拒面對「時間」、「變化」,在人生極不成熟的階段即結束形塑自我的過程。

 

消費行為本質上是一種沒有時間變化的行為。

勞動是創造超額價值的表現。

一次小小的死亡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rges_Bataille

風險控管:PLAN A,B,C 狡兔三窟

 

完形心理學:主要強調心理現象的完整性,「不懂的事物」不會溶入「地底」,一定是以「圖像」的方式呈現。

身處在無法理解的文字環境下:

1、設法了解,將「無意義的事物」轉變為「有意義」

2、採取無動於衷的心理機制

重新檢視學力

階層化日本與教育危機--從擴大的不平等到意志不均的社會

期待不均的社會--「失敗組」的絕望趕撕裂日本社會

 

以人類的智性來說,可以在看了某物體後,不立即斷定其為何物。

唯我獨尊的孩子們。

享有勤勞之權利,並負勤勞之義務。

 

閱讀心得:

拖了一兩年終於搞懂這本書「下流志向:為什麼孩子不上學、不工作」究竟想傳達的意義,途中抽空多次仔細閱讀這本書,看似淺顯易懂卻是艱澀難懂的教育性書籍,本書內容建議同時搭配教育社會學的階級、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學習心理學來研究。

 

教育本來就是複雜艱困的浩大工程,聽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吧,今天種樹不能期待明天樹苗就會自動長大成大樹,也不可能今天教了學生走路,學生明天就會自動學會開飛機學飛!從事教育的教師相當辛苦,我想若不是命中八字帶木,還是為了什麼理想才擔負起教育的重責大任,深感佩服。不過人性向來是渴求穩定的工作,才投身只作二十多年便能擁領穩定退休金的教職,在以前師範院校還是公費,學生一畢業就有穩定教職,上師範專科院校求學還能月領不錯的零用錢,多少人為了滿意的福利,擠破頭來競爭考上師範院校。也是窮人家子弟翻身的途徑,從事教職也是不斷的學習,有著比別人豐富的學識,處在教育界中繼續栽培國家未來的棟樑。

 

如今資訊化時代變遷如此快速,孩子們因為無法忍耐學習上所需要的時間,也無法理解學習究竟能夠帶來什麼實質上的效益,因此逃避學習。

 

此時是沒人注重教育的時代,教師尊嚴低落,無端指責教師和教育體制的怪獸家長、怪獸學生橫行於世,就算教育的本質受到貶低,教育仍然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日就要準備周全,勤於學習,教育依舊是逆轉人生的利器,階級足以活用知識情報從谷底翻身的考試戰爭、商場競爭等,切記不按照周全的計畫貿然行事,輕忽敵人、疏於準備,只會自取滅亡!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避免學生成為逃避學習的中輟生,能在底層中一夕致富的中輟生畢竟在日本這樣的階級社會是毛麟鳳角,賈伯斯、崛江貴文等商業奇才僅是屈指可數的奇蹟,而不是人人都是首富!其他中輟生則是和社會脫節,從溜滑梯社會中迅速滑落到社會底層,書中所省思著現實社會中的殘酷,職業有貴賤,不會因為有高學歷的美女從事AV女優,而AV行業會因為高學歷人才的加入而提升社會的正面評價,近年來有許多年輕人自願犧牲色相投身這行,也是渴望一脫成名,擁有著是否能靠AV迅速大紅大紫的動機,並非是喜歡從事性行為,才願意屈就低薪又飽受異樣眼光的特殊行業。

 

隨著日本景氣連年衰退,社會底層的悲歌從不曾歇止,既然教育是為了灌輸國家未來的棟樑勞動的美好與正確價值觀,畢竟日本還是崇尚努力工作的過勞死大國,要是人人都是自甘墮落、不工作、逃避學習、否定學校、貶低教育產業、瘋狂於賭小鋼珠、賽馬、股票、見錢眼開,一切評斷於值不值得作,拿不拿得到什麼好處才作,我想過去的良善價值觀,馬上被物質欲與人性的邪惡吃乾抹淨了。人性也迅速變得醜陋不堪,過去社會上的家族觀、社會的支援消失殆盡(才會出現孤獨在自宅中餓死病死的弱勢族群案例),何來什麼教育上的傳承?

 

延伸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姬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